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课程描述 >> 教学内容 >> 正文
教学内容
[来源:本站 | 作者:机械设计精品课程 | 日期:2012年06月22日 | 浏览 181 次] 字体:[ ]

【课程内容】
1.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办学定位:工程技术型;服务方向:石油石化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业务范围: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专业特色:石油机械。对于我校机械专业及近机类专业全日制本科大学生来说,机械原理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它起到了从理论基础课向专业基础课过渡的桥梁作用,对培养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设计思想,掌握一般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设计理论与计算方法,初步了解机构设计的原则,使学生具有设计与分析整个机器的初步能力。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工程设计的概念和习惯,学会使用设计工具、手册和遵循国家标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2.课程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前三部分为理论学习,第四部分为实践教学。第一部分为机构的运动设计,论述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介绍各种常用机构的类型、运动特点、功能和运动设计的方法;第二部分为机械的动力设计,着重讲授机械在运转过程中出现的若干动力学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合理设计和试验改善机械动力性能的方法,机械中的不平衡及其对机械运转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平衡设计和试验消除或减小不平衡所造成的危害,提高工作质量;第三部分为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讲授机械系统方案设计在整个机械设计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设计内容、设计过程、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包括机械总体方案的设计,机械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及原动机的选择,机械控制系统简介等内容。第四部分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和两周的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机械系统设计能力。总之四个部分有机结合互为依托,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
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机构设计(如连杆 、凸轮 、齿轮、轮系等机构)和系统运动方案的设计。机构分析是机构综合的基础,因此也要强调机构分析的重要性。
难点内容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机器缺乏感性认识,导致机构的型式综合与尺度综合成为本课程的难点,解决方法主要有:
解决办法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利用已开出的拼装创新实验,来让学生进行机构的型式综合与尺度综合的训练。本课程的创新实验室已经基本建成,配合本专业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后面还要不断完善,本课程有了这个平台后,无疑会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参观机械原理陈列柜,在创新实验中亲自动手拼装组合新机构,这样采用“边观察、边讲解、边动手”的方式来教学,有助于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将教材的例图制成计算机动画在课堂上演示,在课程设计中应用计算机完成运动与动力分析,提高设计效率。
(4)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课外创新活动。借助国家、湖北省组织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平台,组成课程兴趣小组,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机械创新设计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巩固理论知识。
4.《机械原理》双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下: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Study object
1.2  Study content and purpose
Chapter 2   Structural analysis of planar mechanism 
2.1  components of planar mechanism
2.2  Kinematic diagram of a mechanism
2.3 Calculation of degree of freedom of a mechanism
Chapter 3  Kinematic analysis of mechanism
3.1 Tasks and methods of kinematic analysis
3.2 The methods of instant centers
Chapter 4  Planar linkage mechanisms
4.1 Types and application of planar linkage mechanism
4.2 Types of four-bar  linkages and variation
4.3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four-bar mechanisms
4.4 Design of four-bar mechanism
Chapter 5  Cam mechanisms
5.1  Types and applications of cam mechanisms
5.2  Follower motion curves
5.3  Plate cam with translating roller follower
5.4  Pressure angle
Chapter 6   Gear mechanisms
6.1 Types and applications of gear mechanisms
6.2 Tooth profiles of gears
6.3 The involute and its properties
6.4 Standard involute spur gears
6.5 Gearing of involute spur gears
6.6  Contact ratio of an involute spur gear set
6.7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involute profiles
6.8  Addendum modification on involute gears
6.9  Helical gears for parallel shafts
6.10 Worm gearing
6.11 Bevel gears
Chapter 7  Gear trains
7.1 Gear trains and their classification
7.2 Train ratio of gear train with fixed axes
7.3 Train ratio of elementary epicyclic gear train
7.4 Train ratio of a combined gear train
7.5 Application of gear train
Chapter 8  Other mechanism in common use
8.1 Ratchet mechanisms
8.2 Geneva mechanisms
8.3 Universal joints
8.4 Screw mechanisms
Chapter 9  Balancing of machinery
9.1 Purpose and methods of balancing
9.2 Balancing of dis-like rotors
9.3 Balancing of non-disk rigid rotors
Chapter 10  Motion of mechanical systems and its regulation
10.1 Introduction
10.2 Motion equation of a mechanical system
10.3 Periodic speed fluctuation and its regulation
Chapter 11 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sm Systems
11.1 Introduction to Design of Mechanism Systems
11.2 Kinematic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责任编辑:zhou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最新图文